全国服务热线:

010-80765002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详细内容

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一、病因分析

牛呼吸道综合征(BRDC)是由支原体、病毒及*协同或混合感染所引起的运输热、肺炎、*等病症的统称,在牛群中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除了运输应激、分娩应激外,断奶应激、转群应激、气候应激等都可以导致以牛支原体感染为主的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多病原体致病、多种应激因素诱发。

64055.png

国内外报道的牛呼吸道综合征相关病原体

牛呼吸道综合征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为主,其中在养殖过程中,BVDV、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支原体*为常见。2016年至2022年采集东北地区81个养牛场160份肺部样品检测发现,支原体阳性率为38.9%,*性病原阳性率31.7%,病毒性病原阳性率29.33%。牛呼吸道综合征对全世界的牛养殖业都有重大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尤其是犊牛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的饲养场中BRDC的发病率约为75% ,病死率接近50%,育肥场的发病率则更高。可见BRDC对于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牛都存在传染性,并且牛的年龄越低,BRDC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就会越高。

二、牛呼吸道综合征常见疾病

01牛支原体病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肺炎、乳房炎、关节炎、中耳炎、角结膜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多种疾病的病原体,也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主要参与者。牛支原体是导致犊牛呼吸道症状的一种重要病原,牛支原体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了养牛场较高的犊牛死淘率与重大经济损失。牛支原体侵染犊牛会引起犊牛支气管肺炎、关节炎、角膜结膜炎等疾病。研究表明,牛支原体定殖在犊牛的鼻腔不会导致犊牛发病,当出现断奶、运输、剧烈的天气变化等应激因素导致犊牛*下降时,牛支原体会侵袭犊牛的呼吸系统,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腹式呼吸等。

02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之为牛出血性败血症,临床上主要以高热、肺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简称牛出败。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其多处于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内,与整个畜体进行共同生长的状态。牛饲养管理条件不佳状况下,如寒冷、闷热、潮湿的条件下,导致机体自身*薄弱,为*入侵提供条件,通过*进入血液内引发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该疾病常年可发生,处于气温波动较大、阴湿寒冷状况下更易于发病,通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牛场以荚膜A型和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为主。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03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病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病又称牛溶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为溶血性曼氏杆菌(Mh),是一种能够引起牛、绵羊以及山羊等反刍动物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一般寄生于动物的上呼吸道,具有典型的条件致病特征,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侵入肺脏,可引起严重的纤维素性肺炎或胸膜肺炎。Mh共分12个血清型,包括A1、A2、A5-A9、A12- A14、A16和A17,其中牛源分离株主要为A1、A2和A6型。

04牛呼吸道合胞体病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是引起牛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各个年龄段的牛都能够发病,但对犊牛的危害比较严重,若继发*感染,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40~42℃)、精神沉郁、厌食、泌乳牛产乳量下降、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呼吸性窘迫、张口呼吸、咳嗽、口舌流涎等。2014年王炜等针对国内14个主要养牛省、自治区做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14个省区均存在BRSV感染且平均阳性率高达69.6%,其中内蒙古的阳性率*高,达到92.8%,辽宁省、山西省、河南省和广西自治区等省份阳性率均超过70%,河北省达到41.1%。

05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猪瘟病毒和边界病病毒为同一属,有抗原交叉反应。该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但以牛为主。感染牛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腹泻、流产、黏膜糜烂溃疡等急性症状及小牛先天持续性感染。感染该病毒的青年牛死亡率可达20%以上,也可引起母牛繁殖障碍。常通过病牛的分泌物及排泄物、血液等,以直接接触或间 接接触的方式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由胎盘垂直感染。1980年郑志刚等首次从国外引进牛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并鉴定出BVDV。2018年孟庆森等调查显示,内蒙古通辽、林西和吉林九台、安徽阜阳、山东聊城、江苏徐州等地区的451份样品阳性率为78.5%。

06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和“红鼻病”,是一种由牛疱疹病毒I型(BHV-1)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的呼吸系统。本病主要感染牛,尤以肉牛较为多见,其次是奶牛,各种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均能感染发病。肉用牛群发病率可高达75%。其中以20~60日龄犊牛*易感,病死率较高。病牛和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隐性经过的种公牛危害性*大。常通过空气、飞沫、精液和接触性传播,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流产。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时,潜伏期可缩短至48-72小时。临床分为呼吸道型、生殖道型、眼炎型、流产型、脑炎型等。

三、综合防控

01加强饲养管理

对牛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及运动场地清洁卫生工作,每日的粪便要及时清除,舍内牛只的密度要适中。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贼风、过堂风的袭击,天气突然变冷更应注意防寒;切实提高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保证营养物质供给充足。经常观察牛群,发现牛咳嗽,流鼻涕感冒时,应该立即将患病牛单独隔离,然后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过度用药导致治疗效果变差。

02免疫预防

通过对牛呼吸道综合征发病原因的分析,BVDV、IBR、牛支原体、巴氏杆菌、曼氏杆菌等是我国牛群BRDC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病原。因此我们在防治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上疾病的免疫预防,相应的牛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就会下降。

由*性病原引发的呼吸道综合征,建议选用恩诺沙星、土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呋钠等广谱*进行治疗。由支原体引发的呼吸道综合征,建议选用多西环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药物治疗。由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综合征,建议使用中草药制剂“清瘟败毒散”治疗,该方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清瘟祛邪、止痢滋阴等多重功效,治疗肉牛病毒性呼吸道综合征效果显著。


赛诺利康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荣街19号院6幢2层202室   

京ICP备13031551号-5


企业客服


官方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