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病检测卡:快速诊断与科学防控的关键工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早期诊断与科学防控是遏制布病传播的核心。近年来,布病检测卡作为一种新型快速诊断工具,凭借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防控布病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布病检测卡的核心优势 快速高效,即时诊断 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筛查 灵敏度与特异性俱佳 二、检测卡的工作原理: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 【产品名称】通用名:布鲁氏菌病抗体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 【包装规格】 50T/盒 【原 理】本试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原理制成,样本加入到加样孔后与胶体金标记物一起 沿层析膜移动 ,若样本中存在布鲁氏菌病抗体则与胶体金标记物及检测线上的抗原结合而显示紫红色 ,若样本中不存在布鲁氏菌病抗体则不产生颜色反应。 【试剂盒组成】 【储存及有效期】储存于阴凉干燥处(2-30℃),有效期24个月。 【样本要求】 1.本检测卡仅适用于检测猪牛羊血清/全血。 2.血清:按常规方法抽取2-3ml血液置洁净干燥的试管中,静置约1小时待血液凝固后于4000转/分钟离心 10分钟(也可将血液静置约2小时,待血液凝固自然析出血清),分离血清。要求血清清亮,无溶血、无 污染。血清样本短期可于2~8℃保存,长期需置-20℃保存。 3.全血:采集新鲜抗凝全血当天使用,未加抗凝剂的全血现采现用。 【试验方法】 1.血清/全血加样方式:撕开检测卡铝箔包装袋,取出检测卡,放于平整、洁净的台面上,使用袋内吸管取2 滴血清或4滴全血缓慢滴加到稀释液瓶内,拧紧瓶盖摇匀后,用吸管吸取瓶内稀释后的样本,滴加2滴稀释后的样本到加样孔。 2.室温下放置,10 -15分钟判断结果,15分钟后的显色结果无效。 【结果判断】 1、阴性:在观察孔内,只有C线出现红色线。 2、阳性:在观察孔内,CT同时出现红色线。抗体滴度越高,检测线(T)颜色越深。 3、无效:在观察孔内,C线不出现红色线。 【试验结果的解释】 1.如果该动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该动物体内不含布病抗体;同时若被检种群中存在强阳性样本检出 ,则建议对阴性样本动物30天后复测 ,如果复测样本继续为阴性 ,则可以初步排除布病潜伏期风险。 2.如果该动物检测结果为阳性 : A.当被检样品检测线T条带的色泽较深 ,说明被检样本中抗体滴度较高 ,如果该动物近6个月内没有接种过布病疫苗 ,则提示有较大患病风险。 B.当被检样品检测线T条带的色泽较浅时 ,说明被检样本中抗体滴度较低 ,如果该动物近 6个月内没有接种过布病疫苗 ,同时被检种群中存在强阳性样本检出 ,则建议对弱阳性动物隔离饲养30天后复测 ,如果复 测 样本继续为弱阳性 ,则可以初步排除患病风险。 三、布病的科学防护策略 布病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食用未灭菌乳制品或吸入气溶胶传播。结合检测卡的应用,需采取多维度防控措施: 源头控制:加强动物检疫。养殖场定期使用检测卡筛查牛羊等易感动物,阳性个体立即隔离或扑杀。引进牲畜时严格检疫,避免输入性传染。 职业防护:阻断人畜传播。兽医、牧民等高风险人群接触牲畜时需穿戴手套、口罩及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流产胎儿或分泌物。工作后及时用消毒剂洗手,对污染环境进行彻底消杀(如使用含氯消毒剂)。 食品安全:杜绝食源性感染。生鲜乳制品必须经巴氏灭菌或煮沸后食用,避免食用未熟牛羊肉。 疫情监测与教育普及:疫区推广检测卡进行人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如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开展布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发热、多汗、*等典型症状的警惕性。 布病检测卡的出现革新了传统诊断模式,为布病防控提供了“快、准、省”的解决方案。然而,彻底消灭布病仍需“防检结合”:通过科学使用检测工具、严格管理传染源、提升个人防护意识,才能筑牢人畜健康的双重防线。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更智能化的检测设备或将进一步推动布病防控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